最新动态你的位置:百达娱乐 > 最新动态 > 胆囊组织学详解、急性胆囊炎的病理诊断
胆囊组织学详解、急性胆囊炎的病理诊断

发布日期:2024-10-14 08:15    点击次数:62

  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    上次我们讲到,病理医生要了解临床和影像,这次轮到临床和影像来了解我们病理了。还是那句老话,我不生产知识,只是知识的搬运工,本公众号所有笔记皆出于传播知识的目的,并且注明了出处,如果造成侵权,请联系我删除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对于胆囊,我们病理医生要报什么?病变性质(良性还是恶性),有无结石(关于结石,我们肉眼描述、大体摄像了,在诊断里面写上XXXX伴胆囊结石就行,咱没办法也没必要对结石进行制片)及息肉,有无肿瘤,如有则报浸润、切缘及淋巴结情况。

精准诊断才能精准治疗,在急性胆囊炎中,中性粒细胞出现的位置是我们对其进行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,而在胆囊癌的T分期中,也要求我们报癌组织侵及胆囊的哪一层,所以我们病理医生必须熟悉胆囊的组织学结构,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胆囊的组织学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取自 AJCC癌症分期指南第八版

胆囊分为底、体、颈3部分,颈部逐渐变细,连接于胆囊管。

胆囊壁缺乏黏膜肌层与黏膜下层,故较其他空腔脏器薄。

图片

胆囊壁由内至外分为4层:黏膜层、肌层、肌层周围结缔组织(又称浆膜下层)、浆膜。

图片

上图来自网络 胆囊壁示意图

图片

图片

胆囊的分层组织学,大概画了几条线,大家可以看到,黏膜层与肌层、肌层与浆膜下层分界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井水不犯河水,有的地方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
图片

图片

黏膜层

图片

    胆囊黏膜层包括表面上皮和黏膜固有层。

    表面上皮:单层柱状上皮。正常胆囊上皮无黑色素细胞,也不发生鳞化。

    黏膜固有层:上皮下方的结缔组织,连接着肌层,起固定和支撑器官的作用。

图片

胆囊黏膜表面上皮:

    单层柱状,胞质轻度嗜酸性(蓝色箭头),偶可见小的顶部空泡;

    核位于细胞底部或稍靠中心位置(黑色箭头),卵圆形,形态一致,染色质细腻,核膜光滑;

    基底细胞不明显,细胞核紧邻基底膜(绿色线)并与之平行;

    无核仁或小而不明显的核仁(红色箭头)。

图片

图片来自 病理医生实用组织学 第四版

黏膜有许多高而分支的皱璧(黄色箭头所指)突入腔内。

黏膜皱襞由表面的单层柱状上皮和其下的黏膜固有层核心构成,其高度和宽度不定,黏膜皱襞有分支为起特征。

胆囊收缩排空时,皱襞高大而分支;胆囊充盈扩张时,皱襞消失,黏膜变平。

图片

上皮下方的结缔组织叫黏膜固有层(黄色箭头所指)。

黏膜固有层含疏松结缔组织、弹性纤维、神经纤维、小血管及淋巴管。

正常黏膜固有层内无中性粒细胞,但常可见到少量淋巴细胞、浆细胞、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。

胆囊除了以上常规的上皮,还可发现一些特别的上皮,比如管泡状黏液腺上皮、Rokitansky-Aschof窦、Luschka管。

部分组织还能异位到胆囊,比如肝、胰腺、肾上腺胃、甲状腺及前肠囊肿。异位肝及肾上腺无临床症状,一般为偶然发现,而异位胰腺或胃组织的分泌物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。

1.管泡状黏液腺上皮

图片

图片来自 病理医生实用组织学第四版

仅胆囊颈部有管泡状黏液腺(红色箭头),腺上皮呈立方形或低柱状,细胞质丰富,透明或稍嗜碱性,核圆形,位于基底部,其免疫表型与黏膜被覆上皮不同。

2.Rokitansky-Aschof窦

图片

图片摘自 病理医生实用组织学第四版

Rokitansky-Aschof窦是由上皮嵌入黏膜固有层肌层或浆膜下结缔组织而形成的,大小不等,多呈烧瓶状,一般认为是慢性胆囊炎的一个形态学特征(可深达或穿过肌层),也常见于组织学正常的胆囊,但分布更表浅(多局限于黏膜固有层)。

3.Luschka管

Luschka管是指仅镜下可见的、位于浆膜下层的小胆管,多见于胆囊肝侧,偶见于腹侧,可见于10%~12%的常规检查标本,包括正常或病变胆囊。可能是一种胚胎残余。

Luschka管可孤立存在或呈多灶性分布,镜下多表现为由结缔组织围绕的群集小管,可与血管毗邻,直径从数微米至数毫米不等,被覆上皮同肝内胆管,部分Luschka管附近有时可见小灶性肝实质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摘自 病理医生实用组织学第四版 Luschka 管由粗细不等的小管聚集而成,周围围绕以致密结缔组织

图片

图片

肌层

图片

胆囊平滑肌层发育不如肠道充分,排列疏松,呈环行、纵行或斜行分布,纤维血管组织灶性分隔平滑肌束。肌层厚度变化很大,可能与标本的收缩状态有关。

图片

平滑肌纤维可伸入黏膜固有层,紧邻上皮基底膜(黑色箭头所指)。

图片

图片

肌层周围结缔组织/浆膜下层

图片

位于胆囊平滑肌层与浆膜层之间,含疏松胶原纤维、成纤维细胞、弹性纤维、脂肪、血管、神经及淋巴管,有时血管周围可见小灶性淋巴细胞聚集,但其内淋巴结不常见。

图片

肌层周围结缔组织/浆膜下层:

    红色箭头:血管,其内有红细胞

    绿色箭头:淋巴管,其内有淋巴液

    蓝色虚线:疏松胶原纤维,弹性纤维

 黄色虚线:脂肪,在制片过程中被溶解掉了,所以看起来空空的,其实人家本身是有货的~

图片

肌层周围结缔组织/浆膜下层:可见神经(黑色箭头所指)。

图片

图片

浆膜层

图片

位于胆囊的最外层,只见于一侧(我们上次讲取材提到的“光滑面”这一侧),而肝面无浆膜(粗糙面,这一面是纤维膜)。

图片

胆囊最外表面的浆膜层(绿色虚线所示)

图片

图片

急性胆囊炎的病理诊断

图片

急性胆囊炎按照中性粒细胞打到哪一层,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、急性化脓性胆囊炎、急性坏疽性胆囊炎。由于我们科室目前还没急性胆囊炎的标本,借用了其他小伙伴公众号里面的图。

1.急性单纯性胆囊炎

    大体可见:胆囊肿大,浆膜面苍白而光滑或部分有轻度充血

    镜下可见:胆囊黏膜充血与水肿,有中性粒细胞浸润

    记忆点:中性粒细胞只打到了黏膜层,肌层及更靠外的地方是干净的

图片

图片

以上两图来自 为你理病 公众号,注意:这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图,不是急性单纯性胆囊炎,但是!道理是相通的~

只能在黏膜层看到一点中性粒细胞,黏膜糜烂,局部上皮细胞脱落到管腔中,有时候中性粒细胞确实不太好找,不能总是把分叶核全部切出来,所以看到很小的一个个细胞核,那就是中性粒细胞(这段是月月小可爱写的)

2.急性化脓性胆囊炎

    大体可见:胆囊肿大,浆膜呈暗红色,有明显充血,并且有灰黄色絮状渗出物附着。

    镜下可见:胆囊壁全层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,呈蜂窝织炎性胆囊炎。

图片

中性粒细胞在肌层弥漫浸润。

3.急性坏疽性胆囊炎 

    大体可见:部分或整个胆囊呈深暗红色甚至发黑、壁薄、质软

    镜下可见:在胆囊壁全层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基础上,胆囊壁还出现了出血、坏死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以上图片来自公众号 病理小白,可见胆囊黏膜上皮脱落,血管扩张,红细胞外渗,在黏膜固有层、肌层及浆膜层可见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,并可见纤维母细胞增生,我感觉可以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诊断了~

图片

图片

资料参考

图片

 AJCC癌症分期指南第八版

外科病理取材图解指南

病理标本的检查与取材规范

公众号 为你理病

公众号 病理小白

公众号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

公众号 病理报告

END

图片

图片

    由于我自己经常买买买,小姐姐把我拉到严寻里面当伙夫,上面是我的小程序二维码,小伙伴们闲暇时候可以扫进去逛逛,里面有各种搞活动的生活用品。小伙伴们,需要才买,没必要为了支持我而支持我哈

图片

图片

​   另外,我们的一杯奶茶投稿小组还在继续,如果有老师愿意整理笔记、分享知识的,可以联系我投稿,我给发一杯奶茶(16.88的红包),16.88不多,主打一个尊重知识,鼓励分享,愿意为知识付费的态度,大家图个乐呵

图片

发布前我会给老师们发预览,如果有改动的地方随时静候安排。不要怕麻烦我,这点排版的时间比起老师们整理知识的时间可是短多了,我愿意改到老师们满意为止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百达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